企業快訊|
一葷一素一菌
民諺云:民以食為天。以前,中國人只講究食物的味道和口感。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發展,國人不再滿足于簡單的吃飽,大部分人開始轉變飲食習慣,由原來追求色香味轉為提倡“一葷一素一菌”的健康營養理念。因為惡劣的生態環境已不允許人們隨意吃吃喝喝,吃的健康、營養才是保持身體健康狀態的關鍵。
綠色健康食品
中國古語說得好,吃四條腿的不如吃兩條腿的,吃兩條腿的不如吃一條腿的,這一條腿的不就指的是菌類食品嗎?西方國家對這一點早就給予了充分的論證:人類有三大食源,除了動物、植物,還有菌類。從健康環保角度來說,食用菌是最大的無污染綠色食物源。
現代科學研究表明,食用菌富含多種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具有提高人體免疫力的功效,且對人體多種疾病有特殊療效。如食用菌匯總對肉瘤抑制率達80%-90%以上的有100余種。
葷素搭配還不夠
其實,現在還有很大一部分人不注重菌類的攝入,吃葷才能有營養、吃素才健康、葷素搭配最好的想法皆有,其實不然。偏愛肉食者體內聚集的酸過多,而癌癥主要在酸性體質中形成,素食中,真姬菇中豐富的鉀元素,是堿性食物中的高級食品,可中和肉類食品產生的酸。再來看看菌類,1公斤干蘑菇所含蛋白質相當于2公斤瘦肉,3公斤雞蛋或12公斤牛奶的蛋白量。對于素食主義者,有可能引發蛋白質攝入過低,食用菌類則有助于均衡營養。
食用菌營養價值高
人體攝入蛋白的主要來源于動物性食品,這些食品蛋白質含量很高,但同時又含有較多的脂肪和膽固醇,過量食用,易發胖,引發各種心血管疾病。植物蛋白質主要存在于蔬菜中,但通常含量較低,而食用菌蛋白質含量高出蔬菜幾倍乃至幾十倍。現代營養學家研究表明,食物中人體必需氨基酸的有無,是評價食品營養高低的主要指標。食用菌中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含量齊全而且甚高。這便是食用菌倍受人們青睞的原因所在。
食用菌營養豐富,特別是蛋白質,不僅含量高,而且利用率高。食用菌(干品)含有蛋白質19%一35 %,僅次于大豆(39.1%),與牛奶(25%)、雞蛋( 14.7%)相媲美,比稻米(7.3%)、小麥(13.2% )、豬肉(9%)、魚(鯽魚14%)都要高。食用菌蛋白的利用率高達75 % ,比大豆蛋白利用率的43%高出32%。而利用率的高低,是衡量蛋白質質量(營養價值)的一個重要標準。
食用菌蛋白中的氨基酸組成合理,有利于“短線平衡”。食用菌中的氨基酸不僅含量豐富,種類齊全,而且組成比例合理。對氨基酸的評價,不僅要看各種氨基酸是否齊全,而且更重要的是看各種氨基酸組成的比例是否適當。按照營養平衡的原理,各種氨基酸之間均應按一定的比例才能合成人體所需的蛋白質。按比例配合后,多余的氨基酸就成為“廢品”,正如混凝土應由水泥、河沙、石子按標準比例配制一樣。
研究證明,食用菌蛋白的利用率之所以高,就是因為氨基酸比例合理,特別是必需氨基酸比例合理;食用菌蛋白中,蛋氨酸、胱氨酸較多,而這兩種氨基酸正是一般動物性食物中相對缺乏的。因此,食用菌和動物性食物同食,就可以“取長補短”,提高動物性食物的營養價值。大豆蛋白含量雖高,但利用率明顯低于食用菌,這與大豆蛋白中缺乏蛋氨酸有關,菇類與大豆同食,就可以彌補此缺陷。
顯然,將食用菌作為膳食結構的重要組成成員,是提高動植物蛋白利用率的科學之舉。
“一葷一素一菌”提法的科學性
聯合國衛生組織將菇類列為食譜的獨立成員,說明菇類和葷素食物處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一葷一素一菌”是三三制,在食譜中各有1/3地位,這是十分科學可取的。
在能源日趨緊缺的今天,生物能源的開發利用已受到社會關注,大豆將不再是單純的優質食品,其大量的油脂將進人“燃料”行列,但大豆要在土地上長出來,有多少土地能滿足大豆生產的要求?而菇類能以少量土地生產出大量的菇類蛋白,以菇類蛋白部分取代膳食結構中的大豆蛋白,將是一個戰略性的舉措。這是“一葷一素一菌”的另一層重要意義。
總之,食用菌集各種營養為一身營養價值達到“植物性食品的頂峰”是理想的食品,被推薦為當今世界“十大健康食品”之一??茖W家預言,食用菌將成為21世紀人類食物最主要的來源。
嘉沁農業食用菌
嘉沁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擁有一流的食用菌產業基地,依托領先的技術優勢,豐富的生產實踐經驗,運用“節能食用菌工廠化循環農業”模式進行食用菌生產,牢牢鎖定節能循環的核心定位,堅守以耗能減法,科技加法,大健康共享的穩步經營理念,專業專注生產健康有機的菌類產品。
中國豐富的食用菌資源,
是亟待開發的健康飲食之庫,
但過去將其長期出口日本及歐美國家。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
飲食結構的調整,
富裕起來的人們越來越重視自身的生活質量,
講究天然、味美、營養、保健。
所以,
“一葷一素一菌”,
成為現代人類最佳的膳食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