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新聞|
食用菌味道鮮美,兼具葷素之長,具有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礦物質、高膳食纖維,以及低糖、低脂肪、低熱量的“四高三低”營養特點 ,是“一葷、一素、一菇”健康膳食的三大基石之一。近年來,菌類多糖又被臨床研究證實在抗腫瘤、降血脂、護肝排毒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生物活性,因此食用菌不僅能滿足人們對食物的要求,而且營養均衡、藥食同源,是未來食品消費升級的重要方向。
隨著我國食用菌產業的發展及科普工作的開展,食用菌逐漸走上了越來越多國人的日常餐桌,但是按照營養學家每人每日攝入250g食用菌的建議 ,我國食用菌的消費量仍有待提高。調研數據顯示,城市消費者對食用菌的認知和喜愛程度相對較高,廣大農村和欠發達地區則大大低于城市消費者。隨著世界人口的不斷增長以及發展中國家城市化所帶來的食物結構的變化,尋找和開發優質食用菌等優質蛋白質資源是人類面臨的重要任務,而作為食品,食用菌產業的發展壯大歸根結底取決于消費市場的繁榮旺盛,培育市場、引導消費是我國食用菌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食用菌在我國農業發展中具有獨特的優勢和地位,是種植業中最具活力的經濟作物之一,已成為我國廣大農村和農民最主要的經濟來源之一和中國農業的支柱產業之一。在國家高度重視“三農”問題的今天,食用菌產業發展更是成為廣大農民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和現代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食用菌生產和消費市場,就目前各方面因素來考量,其市場前景還是看好的。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居民的收入水平越來越高,對食品的需求日益提高。在“民以食為天”“綠色健康飲食”的文化背景下,人們對綠色食品如低糖、低脂肪、高蛋白的食品消費需求日益旺盛,此類食品的營業額一直保持較強的增長勢頭。
城鄉居民食品消費支出增加利好行業發展。2000年,我國城鄉居民人均純收入分別為6280和2253元,到2015年已增至31195和10772元,分別增加4倍好和3.8倍,食品消費支出分別增加2.2倍和2.7倍,有利于食用菌行業發展。2013年,中國人均每日食用菌消費量約為63.82克,與營養專家建議的250克有較大差距。
食用菌栽培技術是勞動密集型產業,資金、技術等門檻低,在解決勞動就業、增加農民收入方面有著非常重要作用,在2020年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的大政策環境下,國家在稅收政策、產業政策等方面給予了大力支持,食用菌已經到了發展的黃金時期。
國內出現了一批注重連鎖經營、品牌培育、技術創新、管理科學化的現代食品企業,逐步替代了隨意性生產、單店作坊式、人為經驗生產型的傳統食用菌業,快步向產業化、集團化、連鎖化和現代化邁進。
工廠化生產模式可以極大提高食用菌生產效率,節約土地與勞動力,控制產品質量和安全,實現食用菌周年化生產。可復制性強,能提高企業的技術壁壘、資金壁壘、人才壁壘,有利于實現迅速穩定擴張,還可以吸收農村富余勞動力,有利于產業轉型與產品升級。
需要提醒的是,面對的再好的形勢,也要保持頭腦的冷靜,希望做食用菌的農人朋友,都能借勢直上,利益“菌”沾!